每天,在生命的每一面,我都有进步。 ——(法) 鲍德茵
游戏坊
请将你的双手掌心相对合在一起,手指并拢,使你左右手的中指保持在同一高度,然后以手掌底部为轴,左右手略微分开。请你闭上眼睛,在心理默念左手(或右手)手指长,并在脑海中想象手指长的情形。一两分钟后,请你睁开眼睛,将双手合拢,你发现你的手指有什么变化吗?
反光镜
正如你所看到的,你在心理默念的的确变成了事实。我们的手指为什么会真的变长呢?这是因为我们对自己进行了心理暗示。
探索坊
心理暗示这种心理现象在生活中十分常见。我们时常都在暗示自己和别人,也在接受别人的暗示。那么究竟什么是心理暗示呢?
心理暗示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们接受一定的意见、思想或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
从表现形式来看,心理暗示可以分为语言暗示和非语言暗示。比如在遇到困难时,我们常常对自己说:“没事,我肯定能行。”这就是语言暗示。在催眠过程中,我们也要借用语言暗示来帮助对方进入催眠状态。非语言暗示则比较多,我们常利用眼神、表情、体态以及行为、符号等进行暗示。例如在商品买卖中有一种“撬边”现象,就是有的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故意让其一些同伙拥挤在他的摊头做购买状,甚至排起了长队,这往往会吸引不少不明就里的过路人也加入排队抢购的行列。在比赛场上,我们也会看见一些运动员在打出一个好球后,会举起手臂,攥紧拳头以给自己鼓励加油。
根据暗示的发出者不同,心理暗示又可以分为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暗示信息来自他人,称为他人暗示。比如广告、催眠、劝说等。在他人暗示中,权威的暗示效果是非常明显的。1899年,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曾做了一次关于权威性影响的实验。他向听课的大学生介绍说,今天为大家做“实验演示”的是世界著名化学家施密特先生,他是被特别邀请来美国研究某些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能的。然后,这位被介绍的施密特先生开始用带德国腔的英语向学生介绍他正研究的一种新发现的物质的性能。他说这种物质的扩散非常快,快到人们刚刚闻到时就立即消失了。施蜜特先生拿出一个装有液体的小玻璃试管,说:“我一打开试管,这种物质就会立即蒸发出来。它具有强烈的刺鼻气味,但无害,你们很容易闻到,我要求大家一闻到气味,就立即举起手来。”说完,他掏出秒表,打开了试管的盖子。结果学生们陆陆续续都举起了手。事实上,这位“著名”的施密特先生是该校的一名普通教员,那瓶所谓的有刺鼻气味的“新物质”不过是一般的蒸馏水。这里,心理学家就是利用权威的暗示作用左右了大学生的感觉。
暗示信息来自自己,称为自我暗示。前面我们做的手指变长的游戏就是一种自我暗示。自我暗示比其他心理暗示对个人的心理、生理、成长和发展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拿破仑.希尔把自我暗示看作是“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他说:“潜意识就象一个肥沃的田园。如果我们不去播下美丽果实的种子,那么杂草就会在这田园里蔓延生长。因此,自我暗示就好象一个控制站,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运用创造性想象力去播下积极性的种子;不然的话,我们会因疏忽、不察觉而任由消极性甚至破坏性的种子入侵这田园。”
积极性的种子要靠积极的自我暗示来播种。它能让人不断挖掘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达到某个目标,并能附诸行动。因此,它不仅能增强我们的自信心,有助于我们发展自己,取得成功,有时还会出现让人难以置信的效果。在美国,一位名叫帕克的医生就经历了这样一件事情。他的一位病人被确诊患了喉癌,医生断言此病无法医治,最多还能活半年到一年。可是6个月后,这位精明能干、坚强开朗的病人精神焕发地来到医院请医生为他检查。帕克为他做了各项检查后,感到非常不可思议——这位病人扩散的癌细胞竟然消失了!这是怎么一回事?难道是误诊?不,这位病人半年前的确是患了喉癌,可他一直对自己说:“我不能死,我需要活下去,需要我活下去的事情太多了,我一定要战胜它!”他一方面坚持化疗,一方面每天都要做三次放松训练,他想象X射线就象一颗颗子弹击中癌细胞,想象大量的白血球正在吞嗤那些癌细胞,“杀死它,杀死它!”奇迹由此而生。
而消极的自我暗示种下的不仅是杂草,还可能会是毒草。它会时人对自己或他人以及周围的世界和人生产生怀疑,失去自信心,缺乏动力,进而影响生理和心理状况,不仅阻碍活动的进行,严重时还会导致神经功能紊乱和失调。比如说有的同学尤其是曾有过考试失败进经历的同学,往往会在考试前担心自己考不好,会有“我这次肯定考不好了”,“这次考试我可千万不能紧张”,“但愿我这次考试不要象上次一样”等诸如此类的话语,这些其实都是一些消极的自我暗示,结果常常导致他们考试时紧张焦虑,甚至大脑出现空白状态。当人处在疾病或挫折困扰时,消极的自我暗示会让人产生难以抑制的恐惧、沮丧、惊慌等负性情绪,这些情绪往往比疾病或挫折本身更具有威胁和杀伤力。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时怀疑自己得了某种疾病,在没有确诊之前,往往会真的觉得那个部位有疼痛等不适感觉;而一些并没有生命危险的疾病却会夺去一部分人的生命。
那么,自我暗示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呢?
自我暗示通过影响我们的认知,从而影响我们的信念体系、情绪和行为。因为暗示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了的假说,虽然不一定有事实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经肯定了它的存在,相信它是真的,这就会促使人的心理和行为尽量趋向并符合这个主观假设,暗示就成了一种预言的自我实现。比如有时我们感冒了,若我们觉得“不行了,我感冒了,我的头好重、好痛,我不能去上学了,”很快,我们就会真的头疼得无法去学习,只好休息。但假如我们认为“没事儿,不过感冒而已”,我们照旧会活蹦乱跳,精神百倍。
有一位美国青年叫亨利,他三十多岁了仍然一事无成,整天坐在公园里唉声叹气 。有一天,他的好朋友约翰找到他,兴高采烈地对他说:“亨利,亨利,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我哪儿会有什么好消息?”亨利不相信。
“真的是好消息,”约翰迫不及待地说,“我看到一份杂志,里面有一篇文章,说的是拿破仑有一个私生子流落到美国,这个私生子又生了一个儿子,他的特征跟你一样:各自很矮,讲的是一口带有法国口音的英语。”
“真的是这样吗?”亨利半信半疑。但是,他愿意相信这是事实。当他拿起那本杂志琢磨半天后,终于相信自己就是拿破仑的孙子!这时候,他完全改变了自己内心的对话。从前,他觉得自己个子矮小,很是自卑;如今。他欣赏自己的正是这一点:“矮个子多好!我爷爷就是靠这个形象指挥千军万马的。”以前他觉得自己英语讲得不好,象乡巴佬一样,而今他以讲带有法国口音的英语而自豪!当他遇到困难的时候,亨利就跟自己说:“在拿破仑的字典里是没有“难”字的。”就这样,凭着他是“拿破仑孙子”的信念,他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三年后,他成为一家大公司的董事长。
后来,他请人调查自己的身世,结论是他不是拿破仑的孙子。但他说:“现在我是不是拿破仑的孙子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看懂了一个成功的秘诀:当我相信时,它就会发生。”
不过,自我暗示并非速效灵丹,不要以为只要躺在床上心理自我暗示为天才,就真的会变成天才!行动见真功,只有我们的行动才会把它变成现实,让我们做自己想做的人,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轻言放弃,而是竭尽全力。
积极的自我暗示实际上就是让人充满自信,增强自信的方法有很多,但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是自我肯定。
自我肯定是一种非常有用而且有效地提升自信的技巧。它是通过向自己重复暗示一些积极的自我说话,以代替我们头脑中已有的消极想法。从而改变我们的习惯、生活态度和自我期望,让我们在行动中充分感受到自己具有的无穷力量。简而言之,就是有意识地运用积极的语言来改变自己。
1.主观:每句以“我”开始,如“我是一个有潜力的人。”
2.积极:要用肯定的正面的句子,不要用否定词语“不,没有”等。如在考试前对自己说“我很放松”,而不是说“我千万不要紧张”,否则印刻在你脑海里的将是“紧张”这个消极意念,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3.现在:尽量用现在时而非将来时。如用“我的数学成绩正在琢步提高”来代替“我的数学成绩将会提高”。
4.简洁:要用简短、精练、有力量的句子,不要冗长繁琐。
5.踏实:你的目标要有阶梯性和可行性,不要“一步登天”,让自己看布道逐渐积累的成功,从而丧失信心。
6.观像:在脑子里同时想象自己取得进步或成功的图象,就像放电影一样。你就会发现现实生活中的你会逐渐和你脑海中的、理想中的你合二为一。
7.坚持:每天花一定的时间来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富有感情的自我暗示,默念、大声说甚至唱出来都行。比如运用“60秒钟PR法”(PR 即pride,就是每天用一分钟的时间来不间断地大声说自己的长处和自己期望达到的目标)。在念诵时,你越倾注感情,你的收效就越好。
这里有一些建议性的例句,你最好能选择和创造合适自己的积极句子,那么它对你产生的效果会更好。
我是个受欢迎的人。
我的朋友很多。
我很善解人意。
我读书很用功。
我的字写得很漂亮。
我的领悟能力很强。
我脑子很聪明。
我的声音很好听。
我考试一定能考好。
我一定会在一个小时内把作业做好。
小贴士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还可以恰当地运用心理暗示去肯定、鼓励和支持别人。它就象阳光一样,让对方能感受到你的温暖和关怀。
我觉得你是个很不错的人。
有你这样的朋友,我真的很开心。
我相信你能做好。
轻松点,一定会有进步。
你永远是最棒的!别忘了!
无论是自我暗示还是暗示他人,一定要源自真心,持之以恒,不可三心二意,更不可虚假敷衍,这样你才会看到它的力量!相信我,没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