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面关心学生,密切师生关系。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感觉到老师关心自己,喜欢自己,他便会喜欢老师,并进而把老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动力。有的老师不停地对学生这样说:“老师因为对你好才关心你的学习,指出你的问题,对你严格要求。”其实这样的话并不能让学生感到你喜欢他,感到彼此的心灵接近。我们应注意他们的优点,对他们的优点表示欣赏,对他们感兴趣,倾听他们内心的苦恼一一总之,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被爱、被喜欢。
2、设法让他们感受到同学的尊重和爱护。对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如果总 是在公开场合点名批评,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破罐子破摔”。我们若能有意创造一些机会让全班同学为他们欢呼,反而能使他们感受到同学的温暖和自己的力量,他们会喜欢这个班,喜欢同学,也喜欢自己,希望自己在学习上做得很好。
3、让课堂学习富于趣味性、活动性、快乐性。这点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尤 为重要。甚至可以认为这是学习动力不足的主要外因。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活动性、快乐性,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也符合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上,教师应设法创设一些有趣的问题情境来吸引他们,引发他们的思考;讲解尽可能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理解水平;积极设计多种丰富的活动来练习;多在课堂上使用富于激情和鼓励的语言等。
4、设法增加他们学习的成功体验。经常的成功体验可以增强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感,使其激发出“我能行”的力量。一方面教师可采用“低起点、小步子、快反馈”的教学原则,对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因人而异地采取特殊政策。例如, 布置难度不同的作业,允许自选;在课堂上布置一些成功把握大的任务(如朗读)。另一方面,经常给予他们鼓励性评价,这点尤为重要。例如,可在课堂上表扬他们的积极表现(如朗读的声音洪亮、清晰而不一定盯着其准确性方面)。又如,批改作业时把对的部分划上大大的红勾,而错处则釆用画底线或打问号的方式,再写上富于情感激励的话或贴上小卡通画。
5、引导他们学会积极归因,归因是一个人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的原因做出解释或推测的过程。例如某个学生某次测验成绩不理想,他可能会认为是由于自己努力不够,也可能会认为是老师教得不好,甚至认为是同桌总和自己说话造成的。这些对自己行为原因(为什么没考好)的解释都属于归因。
一般来说,学习中的成功或失败可归因为学习能力、努力程度、学习难度和运气四种因素。若学生在学习成功时,把原因归为自身的内部因素(如学习能力和努力程度,他便会体验到自尊自豪,从而增强对成功的期望,学习动机迸一步增强;而在学习失败时,把原因归结为努力不够,他会产生内疚感,并维持较高的成功期望,学习动机也会增強,像这样能使学习动机增强的归因是一种积极的归因。相反,若一个学生面对学习成败总是进行消极的归因,即把归因为运气,把失败归因为能力低,这样的归因会使他们对成功和期望降低,学习动力减弱(因为运气不可自我控制,能力低的现实也是不容易改变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后进、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大多有“习得性无力感”,这实质上是一种认为失败无法避免的观念,对于学生来说,当无论他怎样努力都遭到失败,进而把失败归之于能力低吋,便会产生这样的观念。一旦学生持有这种观念,则表现为自尊心下降,有强烈的失败感,学习消极,不愿做出任何努力。因此,引导学生学会积极归因非常必要。
6、通过其他活动的兴趣来促进其兴趣迁移到学习中来。事实上,某些学生虽然对学校的学习动力不足,可是他们也有着多种多样的对各种活动的学习兴 趣,或是文娱体育活动,或是电脑游戏、武器装备等。教师可以因势利导,使他们对其他活动的学习兴趣迁移到学业学习上,一位老师在其对学生进行辅导的经验中写道:我任教的班上,小森争强好胜、任性、纪律松懈,被称之为“捣蛋王”。他不喜欢做的事.即使多次催他也不做。可他喜欢画画,简直着了迷,整天都在画,在书本上画,在作业本上画,上课时也在偷偷画,根据他的情况,我鼓励他:“小林,画画能陶冶你审美情趣,提高你的审美能力,但各科知识的掌握更能促进你的审美能力的培养。”他惊疑地说:“是吗?”“当然啦!你试试!”并让他利用课余时间与班上的宣传委员办墙报。一次上语文公开课,放幻灯片时,我让他在幻灯片上画图,当他看到自己的佳作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时,一种成功的自豪感在他心里油然而生.喜形于色。我抓住机会,鼓励他扬长避短,不断进步。后来,这个学生的学习成绩、组织纪律都有了很大进步,并被称为“小画家”。
7、加强针对性的个别学习辅导。学习功力不足的学生在家长、教师的教育下,自己也通常会产生学习愿望和热情,但由于他们知识、技能的底子薄,学习能力也较差,因此往往燃烧起来的热情不久就被困难所“浇灭”。因此,很有必要加强个别的学习辅导。教师应对学生细致地进行学习上的查漏补缺,同时进行有效的学习能力与习惯方面的辅导。但这种“开小灶”、“补课”一定要让学生愿意、乐于参加,并注意适度,千万不能变为“惩罚”、“苦役”。
8、给予必要的角色分工,培养自信心、责任心。一般学习动力不足的学习表现与成绩均差,在班上没有什么地位。如果教师能根据他的特点委以一定的任务,可让他们感到教师、班级的接纳和喜爱、增加他们自尊自信的力量,从而增强其学习自信心,同时也利于他们在做事的过程中培养负责、认真、不怕困难等良好性格特点,有效地促进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