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主任工作中,往往会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学生的“心事”老师猜不透、不能完全明白,而教师的“柔情”、“好意”学生也似乎看不懂、不领情。班主任与学生就像两条平行线,在各自的世界里烦恼、伤心。师生内心世界的这层隔膜,在一定程度上对教育的实效带来影响。那么,其中的问题出在哪里呢?班主任如何让平行线相交呢?因此,今天分享主题“走近学生的内心世界”。
我觉得有两点可以尝试一下。
第一点为“诚心”
班主任可以先放下架子,主动向学生打放自己,打开自己的心灵之门,将自己自然真实地与学生分享,让学生看到“鲜活”老师。当班主任的“诚心”确实打动学生后,他们感受到了平等与尊重,也会愿意用“诚心”来回报教师,开启双方真正的心灵互动。
第二点为“童心”
我们不妨利用业余时间主动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蹲下来看孩子,熟悉他们丰富的世界、体验他们多彩的世界,找到那份离我们有些远去的“童心”,并带着这颗“童心”扮演和学生在一起的朋友角色。唯有如此才可能与学生建立起积极的师生关系,达到心与心、情与情的接触,为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奠定基础。
当教师打开学生的心门之后,读生工作才刚刚开始,还有两项工作不可忽视。
第一项是“善于认真聆听”
当学生出现问题行为时,许多班主任很心急,恨铁不成钢,急着把大道理、该如何做说给学生听。但是在工作中发现,学生差异性很大,即使学生所犯的行为问题是相同的,背后的成因也可能是千奇百怪、各不相同。如果我们没有找到背后真正的成因,就无法对症下药。因此,班主任在与学生的第一次沟通中,不妨做一位聆听者。只有我们收集到更多有用的信息,才可能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只有积极聆听学生的诉说,教师才能捕捉到他们的需要与愿望,准确的找到问题的切入口,走进孩子的内心,采用孩子愿意接受的方式、方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二项是“善于换位思考”
我们应时刻提醒自己,学生的世界与我们的世界是不同的,教师不能总以成人的、理性的、冷静的、自我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这样就无法了解学生的心。而是应该克服“教师中心”,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去体会他们的感觉、经验或行为,这样才能及时捕捉学生反馈中的问题,准确把握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与学生心灵的相通与共感,使教师对学生心灵成长的点拨、引导有据可依。
究竟如何“换位思考”呢?首先,班主任不妨问问自己:如果换成我遇到这样的问题,会如何思考。其次,许多学生的想法、行为与当时的处境息息相关,班主任在换位思考时,应该以学生的立场、其当前的实际生活为前提,去思考他们的想法与感受,读懂学生的准确性会更进一步。
总之,“学生内心世界”像一个谜团,但是只要班主任先用“诚心”与“童心”赢得“生心”,叩开学生内心世界的大门,然后放下成人世界的成见与观念,用眼睛、耳朵与心灵探索学生的世界,与学生共同面对问题,那么终会揭开这个谜团,拉近班主任与学生这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格致初级中学心理咨询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