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中小学心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读本》
1、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交往观念
要让学生认识到,要想了解別人,最好先让別人了解你,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人际互动。在交往中要开放自我,拓展自我心灵的空间。在理解与接纳他人的同时,不自傲清高,也不自卑多虑,更不要自我中心。对待长辈,也应持理解与接纳的态度,不伤害彼此的感情。
2、培养学生良好的交往品质
心理学家曾对“人缘型”学生进行调查,发现他们普遍具有尊重人,关心人、乐于助人、真诚待人的个性特征;100%的被调查者认为,结交知心朋友必须具有持重、耐心、热情开朗,聪明颖悟、爱独立思考、能力强,谦虚、幽默等特点。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注重这些心理素质的培养,要让学生认识到,在社交中要善于自我调节,要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3、帮助学生掌握沟通交往的艺术
交往是一门艺术,这种艺术实际上就是“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帮助学生学会与各种人交往。
(1)学会同心胸狭窄的人交往。心胸狭窄的人一是容不得人,二是容不得事,嫉妒比自己强的人,看不起比自己弱的人。同这种人相处,一要“大度”, 做到能谅解的谅解,能忘怀的忘怀;二要“忍让”,退一步海阔天高,但这里所说的“忍让”,并不是要放弃原则,迁就其错误。
(2)学会同生性多疑的人交往。当对方有了疑心,要冷静分析其产生猜疑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消除对方的猜疑;若一时不能消除对方的猜疑,可暂不理论,坦然相处。
(3)学会同性格孤僻的人交往。性格内向的人往往性情孤僻,不爱多说 话,不愿向別人吐露自己的真情实感,有的还喜欢抓住谈话中的细枝末节进行联想,胡乱猜疑。同这种人相处,一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注意选择适当的话题,如选择容易切人他们兴奋点的话题,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与你交流;二要善于捕捉对方的情绪变化,认真考虑措辞,筛去那些容易引起歧义的词语,以防引起他们不正确的联想。
(4)学会同任性的人交往。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行我素,不管别人怎么说,他还是照自己的一套去做。同这种人相处,首先要体谅对方,求大同存小异,当彼此的设想不一致时,把自己的想法放进括号里,作出迁就;其次,要帮助对方克服自以为是的不良作 风,使他们认真考虑别人的意见,勇于放弃自己错误的或不全面的看法,虚心 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5)学会同犯过错误的和后进的人交往。犯过错误的人与后进的人普遍 存在自卑和悲观,他们最强烈的需要是人们的理解和信任。同这种人相处,要遵循两个原则:第一是关怀、帮助他们,使他们认识到之所以犯错误或后进的原因,从而奋起直追,改正错误,同时还要帮助他们克服一些生活上、学习上和工作上的困难;第二是在以朋友的真诚取得他们信任的基础上,想方设法点燃其自尊心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