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错误的理念,错误的方法会对孩子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下面列举一些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做法及其危害:
1、错误榜样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的情绪、想法、行为大多是习得的,在耳濡目染家长的不良生活态度与习惯,不良品行后,孩子必然受影响:网络使用过度,情绪管理问题,人际处理问题……
家长对学校、对教育的态度也影响孩子的学习态度,比如:有家长对教育体制不满,恋战于和学校、教育体制互撕,家长的态度和行为就会导致孩子对教师丧失敬畏心,对学习的意义产生怀疑,对这样的孩子的教育大多会失败。家长和学校根本就是一条绳上的蚂蚱,需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
2、唠叨
唠叨是种情绪的表达,但是一种不够理性,不够明智的表达。
(1)长期被唠叨的孩子,缺少责任感和独立意识,变得懒惰、散漫,通常会唯父母是瞻,难获得个性自由和全面发展。
(2)孩子产生敌对情绪,叛逆,引发亲子矛盾。
3、溺爱
导致孩子多种极端性格:(1)性格脆弱,不能接受任何挫折;(2)任性、自私、自我中心;(3)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习惯不劳而获,价值观出现偏差。长期溺爱的孩子无法形成良好的性格去想,更不具备适应竞争社会的能力。
4、严厉粗暴
求全责备、缺失鼓励,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过于严厉,甚至打骂体罚。
(1)焦虑,恐惧,内心压抑,自卑。
(2)叛逆,暴力,反社会行为等。
(3)强迫症等心理疾病。
5、忽视:身体忽视、情感忽视、教育忽视等。
情感忽视:有些家长独断专行,忽略孩子的想法,有的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还有反复、持续、长期地漠视、忽略孩子的情感需求,放弃、淡化对孩子的关爱,会造成严重而不可逆转的伤害。比如自尊心受打击变的胆小,对事物缺乏自信心。成人后的他们往往十分冷漠。不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教育忽视:疏于对孩子的管教:父母逃避责任,给老人管,老人能力和精力有限,管不住,管不好。导致孩子在缺乏规则意识,自律差,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不良。
家长错误理念:忽视孩子的成绩,认为快乐最重要。
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一项关于初中生抑郁症状的研究,随机抽取了闵行区的两所学校,研究得出结论:抑郁症状的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学习成绩、家长对成绩关注度以及家庭功能。学习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检出率最高;家长对成绩不关注的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最高。
调查有其片面性和局限性,但从侧面也反应了家长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积极意义:关注孩子成绩的家长,至少是关注孩子的,强于忽视孩子的家长。
但任何方式方法都不能走极端,过度关注孩子成绩也会导致孩子的心理问题。
6、分数至上
分数第一,忽视孩子的品德和心理。
导致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学习内在动机缺失或动机不良:为了父母学习,为了好大学、好工作学习。
严重的导致学习恐惧,考试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