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高认识、积极应对压力。教育家魏书生说:“多改变自我,少埋怨环境。”“眼睛向内,超越自我,提高素质,等待机遇,与其将希望寄托在客观条件的改变上,不如将希望寄托于挖掘自身潜能上。”因此,教师要正确对待工作中出现的挫折和困惑,要清醒地认识到,焦虑、恐慌和埋怨,不但不能达到自救的目的,反而会增加自身的心理负担,消耗自身的激情,挫伤自己的情感。唯一自救的方法,就是放下包袱,积极面对,做到精神不倒、信心不败,奋斗不止。
2、学会自我管理,合理安排时间。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避免“瞎忙活”。工作应有主次之分,应有轻重缓急之别。当“压力”突然来临,令你感到措手不及时,千万不要失去耐性,仓促应对,而应平静心情,舒缓压力,减轻过重负荷。
3、学会倾诉,寻求支持。在心理受压时,可以向朋友或与自己状况相似的人倾诉,首先倾吐各自的苦衷,然后再一同商议解决不公、摆脱苦衷的方法,这样也许就会相互启发,找到战胜压力的方法。所以,当教师感到自己的压力无法缓解时,应及时找人倾诉,必要时最好请心理辅导人员进行辅导。
4、多做运动,劳逸结合。教师平时工作比较繁忙,很少有闲暇时间去运动、娱乐。实际上,参加体育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缓解心理压力。运动可以转移人的注意力,使其忘却压力的存在,缓解紧张的情绪,调节疲惫的心智。教师还可以通过丰富自己的业余爱好来舒缓紧张神经,使身心得到放松。
5、了解自我,悦纳自己。心理研究表明,个体之间在承受压力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在相同的压力下,有些教师可能出现心理问题,有些教师则能维持健康水平。造成这些差别的原因主要是人格因素。凡是不能客观地认识自我和现实、目标不切合实际,理想和现实差距较大,有过于强烈的自我实现和自尊需要的教师,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凡是归因为“外控型。即认为事情的结果不是决定于自己的努力,而是由外界控制的教师,比“内控型”的教师更难以应付外界的压力,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教师一定要充分了解自我,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且能够承认、接纳自身的这些特点,对自己的潜能作出客观的评估,建立适度的期望和人生目标,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看到希望,充满信心,保持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