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园地

如何以健康的心态应对考试——初三学生家长讲座

发布日期:2012-04-02   来源:   

进入初三,学生面临自身、学业及外界的压力,是心理问题滋生的高发阶段,若不及时加以调整,没有一个良好的应考心态,初三学生是很难顺利度过这一艰难时期的。而家长在心态调整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今天我就将初三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家长可以采用的应对方式告诉各位,希望家长们能在关注学生考分的同时,也能关注学生的迎考心态,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一关键时期。

一、问题现状

问题一: 重度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学生最容易出现的一种心理问题。首先请各位家长理清这样一种观点,考试焦虑有轻度、中度、重度之分。学习需要一定程度的焦虑。心理学试验表明,无焦虑或焦虑水平过低,学习无紧迫感,对什么都无所谓,肯定学不好;只有处于中等焦虑水平的同学能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变压力为动力,学习效果最好。因此。家长有必要让学生保持适度焦虑,以提高复习效果,而不是看到孩子在考试前有一些紧张就大惊小怪,这反而会起到反作用。

但是,如果孩子存在重度考试焦虑,就需要引起家长的关注了。而焦虑水平过高,人的精神极度紧张,又会影响正常的思维。重度考试焦虑一般下列的表现:

问题二:缺乏自信心

有些学生“眼高手低”,平时不努力,考试盼丰收,很容易心理不平衡。而又有些学生经受考试挫折后一蹶不振,特别是经过自己的努力之后。缺乏信心的同学觉得自己干什么都不行,缺少自我效能感,对自我进行否定,这种心态很容易一直潜能的发挥,甚至连自己已有的水平都难以正常发挥。

问题三:产生厌学情绪

许多学生不是“不会学”、“学不好”,而是“不想学”。特别是经过长时间的复习,或者自己的努力没有效果时,容易产生这种心态。

动机的增加与培养兴趣

问题四:缺乏正确的考试方法

没有争取的而学习方法与应试方法。

二、解决对策

1)保持适度焦虑,提高复习效果

学生对考试焦虑心理体验的强度,因自我意识的威胁程度不同而不同。不同情况的学生.对焦虑程度应有不同的要求。因此.教师应因人而异。区别对待。有的学生焦虑程度太低,这样会对学习过于放松.无所用心。不求上进,考得好与不好无所谓,这当然是一种不正确的态度。因此,学生要适当提高焦虑程度,本着对自己、家庭、学校和社会负责的态度认真复习和考试。有的学生焦虑程度过重,认为成败在此一举,整天提,tV吊胆,惶惶不安,甚至不能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这种情况就很难使自己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甚至会导致脑细胞联结系统机能紊乱,记忆受阻.思维僵滞,认知能力降低,正常的分析和判断受干扰.不仅严重影响学习成绩.而且影响身心健康。因此,教师要适当采取措施,加强心理调节,降低焦虑程度。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得失.考得好,继续努力;考得不好.再度努力。一帆风顺固然很好.但遇到挫折并不可怕。相信只要锲而不舍.任何人都能取得成功。千万不要以为成败在此一举.而自寻烦恼。对待过度焦虑较严重的学生甚至可以淡化竞争,淡化成绩。只有教师通过这种升降调节,使焦虑程度保持在适当的程度.以唤起学生大脑皮层的适度兴奋.集中注意力。活跃思维,提高心理控制能力,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和轻松愉快的心情抓紧复习。才能使知识水平和各种能力得以迅速提高。

2)树立积极的考试态度

那么该症状的产生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有两个:第一,不理性地看到考试结果/无法理性对待考试;第二,给自己的定位太高,不符合实际;第三,父母的过度关心;第四,周围紧张的气氛。父母和自己

培养学生积极的考试观。让学生明白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每个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

积极的态度能激发出潜能

3)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正确的归因。客观认识自己的优劣势,增强自信心。考试某种程度上时自信心的考试。

多数学生、甚至一些教师与家长都未认识到自我认识的重要性,他们以为方法和策略的辅导才是最重要的。事实上,没有客观、正确的自我认识,就很难有清晰明确的目标和可行的计划,仅靠所谓技巧、方法和策略并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理想目标过低会造成成就动机不足,而目标过高会造成成就动机过于强烈.这两种动机状态都会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闪此.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前提就是要正确认识自己,确定合理目标。

学生要确定合理目标.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每个人在学习上都会有优势和劣势。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地分析自己的实际水平,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作出恰当的估计.既不能好高骛远.又不能妄自菲薄。高估自己,就容易造成心理的过度松懈;低估自己。就容易造成心理的过度焦虑。

只有设立切实合理的目标,才能增加成功的可能性。目标定得过高。期待水平过高。注意力就会园集中于过高的目标而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产生严重的心理焦虑。因为目标定得太高.超过自身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在复习中和考试前就会囡没有把握实现目标而失去信心.影响复习效果和质量,也会在考试期间冈过于忧虑而心烦意乱分散精力,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目标定得过低,期待水平过低,往往就会思想松懈,不求上进。因此。在一般情况下,确定的合理目标应以可能实现目标为基础。教师可以稍微提高一点要求,或者降低一点要求,让学生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应付考试结果,从而让学生胸有成竹。充满信心,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发挥出更高的水平。

遇到关键考试时.有些学生.尤其是性格较懦弱、多次受过挫折的学生,常常自我怀疑.即使有把握的问题.也显得犹豫不决,不敢相信自已。一旦见到陌生题或难题就惶恐,乱了方寸。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树立“我一定能成功”的信念,以平常心来面对自考。只有让学生抱着这样自信、达观的态度去应考。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

考前一周,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复习中增强自信。教师要想尽各种办法,采取各种手段.千方百计为学生减轻负担和降低压力,千万不能灌输“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之类的错误思想。在方法I-,教师要指导学生考前复习要有所侧重,只要检查一下重点内容是否基本弄清就可以了。所谓重点:一是老师明确指定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内容:二是自己最薄弱的、经常出错的地方。如确认这些方面已没有问题,就可以安下心来,反复暗示自己“复习很充分,一定会考好的”。此时,教师要留意观察学生,如发现学生过于紧张,说明其自信心不足,教师要给予鼓励,巧妙暗示学生,你一定会考好的。学生在十分自信的竞技状态下.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

4)情绪的疏导/优化情绪

组织多种形式、积极健康的文娱体育活动减轻高三学生的学习负担

在人的心理世界中.情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心理学研究发现.情绪能影响一个人智力的发展。美国心理学家的科学实验表明。一组儿童在情绪良好的情况下平均智商为105,但在紧张状态下却降至91.两者相差十分显著。所以有人说,情绪是思维的催化剂,思维能力可以通过情绪的调节而显示出更高的效应,人也会因此而显得更聪明、更能干。积极的情绪可使人精神振奋、想象丰富、思维敏捷、富有信心;消极的情绪则使人感到学习枯燥无味、想象贫乏、思维迟钝、心灰意懒。

因而学生高高兴兴地复习和愁眉苦脸地复习。效果大不一样。心情高兴时。会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产生温故而知新的强烈愿望,会感到大脑像海绵吸水一样.比较容易把知识“吸”进去;而在烦恼、焦虑、愁闷、恐惧时。会降低复习的愿望和兴趣,抑制思维活动,就像老牛拉车力不从心,从而影响复习效果。

因此.教师有必要让学生学会在困难时失败时调整自己的情绪。相对而言,分数并不很重要,重要的是找到复习、练习、考试中暴露出的问题。学生的对手其实就是自己,所以紧张归紧张,努力归努力。切勿惶恐。体育运动有时是最好的心理医生。学生学习累了、烦了,出去跑跑步、打打球、跳跳绳,或者出去散散步、看看云、看看花,总之做些高兴的事。这样。将情绪调控到积极快乐的状态,学生就能获得复习的动力。积极情绪就似加速器,活跃思维.使复习活动加速进行。

5)学习环境的营造

家长不能把教学生的责任都推给老师

面对孩子的高考,家长会表现出

种种不安与焦虑。

一是哕嗦、唠叨。考前不少家长对孩子的许多行为总想说几句,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有时还适得其反,甚至成为引发亲子关系矛盾的导火线。

二是用饮食来体现爱。为了孩子,不少家长考前放弃一切,一门心思做好孩子的后勤工作,“挖空心思”为孩子准备饮食,有的甚至是“只要孩子能吃好,我做什么都行!

三是精心创造了异样安宁的环境。孩子复习迎考,的确需要有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但许多家长做得过于小心谨慎:不看电视、不大声说话,走路轻悄悄的,有的家长还和上下左右邻居打招呼,恳请他们予以关照,总之,只要能做到的都努力做到了。殊不知,这种特别安宁的环境失去了生活常态,导致不少孩子不适应。

四是干预孩子学习。弄得孩子不知所措。现在不少家长都是有文化的,有的甚至是硕士、博士,对于孩子的学习应该能说出个子丑寅卯,因而,也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干预孩子的学习:“应该这样安排复习时间;你这样做不对⋯⋯其实,每个考生都有自己的一套复习方法,父母的干预往往会导致孩子不知所措。

家长不良的心理反应,总会自觉不自觉地影响着孩子复习迎考,严重

的还会导致亲子关系紧张,甚至使孩子产生对立情绪。客观地讲,考前考生和家长都很焦急。这是很自然的事。此刻,考生和家长之间最需要的是相互理解,因为这是一个非常时期:大家都处在紧张和焦虑的情绪状态下,容易激动,容易产生冲突,最终将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考试成绩。

鉴于此,我们建议,家长朋友应该努

一是正确感知自己的紧张和焦虑心理。家长朋友们对孩子的期望不能太高,要现实一点;更不能将自己的焦躁与不安表露在言行上。否则,自己的不良情绪就会变成孩子的心理压力。影响孩子考试时的正常发挥。

二是认可孩子的学习成绩。现在的高考试卷内容覆盖面很大,也较为科学合理。高考在即,孩子的学习成绩应该说相对稳定了,父母应该平和地接受这样一个现实:成绩好的孩子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考差了,成绩不理想的孩子也难以有一个超水平的发挥。只有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有一颗正确的认识,父母才可能拥有一个平常心,坦然地面对孩子的高考。

三是不打破孩子的生活习惯。我们倡导考前家长要保持平常的心态和行为,不是说不重视孩子的考试。如孩子考前的学习环境、饮食、身体状况、情绪表现等,家长都应高度重视。同时还要创设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准备合理的营养餐。要求孩子适当运动等,但是切记您的行为不要给孩子感到是刻意制造的。

四是有效沟通。面对高考,孩子和家长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有时也会出现矛盾或产生对立情绪,尤其在双方都有紧张和焦虑的情绪状态下。其原因是双方不能有效沟通。因而,为了实现共同的家庭目标,亲子之问的沟通渠道必须畅通。如果沟通实在有困难,还可以借助亲戚、朋友、教师或心理专家,请他们设法为你们化解亲子之问的矛盾与隔阂,最终实现预期的目标。

6)学习方法的指导

高三阶段的学习有其自身的规律性,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较好掌握运用的。高三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和基础,有针对性地给予方法和策略的指导,通过方法和策略的改善提高学习效率和复习效果,进而增强学生的信心、减轻他们的紧张和焦虑、稳定他们的情绪、维护高三学生的心理健康。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