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生理上的巨大变化,会伴随许多心理上的变化。步入青春期的孩子开始追求独立,渴望自由。家长的教育方式要紧跟孩子的变化,因此了解孩子青春期的心理发展特点,尤为重要,青春期的心理特点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维的特点
青春期孩子的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有了明显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有相对优势,对他人的想法和观点一般不轻信和盲从,喜欢标新立异,发表独立见解。极力想表现出成人的作风和气魄。这就是许多大人都感觉到的“孩子越大越不听话,”、“越来越有主意了”,但是在评价自己和评价他人的问题上,常常不客观、不全面、不稳定。基本属于“经验型”,由于易受情绪和兴趣的制约,观点常常偏激,思维显得片面和肤浅。
2、情绪不稳定
这一时期的情绪发展特点为情感丰富易变。活泼而富有朝气,常有冲动性,不善于克制自己。在待人接物上情绪色彩浓厚。自控能力较差。青春期的情绪不稳定,起伏大,容易烦躁发脾气,冲动。家长要提醒学生,要学会自我调节情绪的本领,保持乐观的绪情,学会正确对待表扬和批评,克服情绪易起易伏的弱点。
3、独立意向强
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与社会的交往、接触越来越广泛,他们渴望独立的愿望也日益变得强烈。在情感上不再依赖父母,独立地选择所喜欢的事物。他们要自由支配时间,捍卫自己的观点和评价标准,因而,易与家长、教师产生分歧。家长和老师应针对青少年独立意向的发展,尊重他们正确的意见,有事同他们商量,逐渐给他们更多的独立权利,同时也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帮助他们正确地发展其独立性,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
4、好奇心和模仿性强
这种心理状态使青少年很容易受他人、电视、电影的影响,教师和家长平时多注意他们交往的伙伴,感兴趣的事物,便于适时引导。教师要培养和发扬青少年的优点,如思想敏捷、对新生事物敏感、勇敢、热情、有朝气、积极向上等。帮助他们树立大理想,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使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青春发育期。
5、对性发育的困惑
在青春发育期,人体生殖系统开始迅速发育,这是其突出的特点。但有些青少年对自身的性发育及性成熟的生理变化常感到神秘不解。老师和家长要根据他们生长发育的年龄特点及所处的文化背景进行适时、适量、适度的性教育,让他们懂得必须遵守社会公德和性道德。在进行性教育的同时,还应注意改善不良的外界环境,安排好青少年的业余生活,把他们引导到正当的活动中去,激发他们健康的生活情趣。
6、爱慕异性
这时期开始对异性爱慕,思维迅速发展,世界观人生观逐渐形成。呈现出一种非常复杂与矛盾的心境:既关注异性的举止神态,希望得到异性的青睐,而又把这种愿望埋在心底,表现出拘谨与淡漠、矜持与羞怯。处于青春期的同学要正确的看待异性之间的交往,不要刻意疏远,也不要过分亲密。
7、群体意识增强
青少年常感到在群体当中有一种安全感。他们的言行、爱好、衣着打扮都互相影响,信任伙伴胜过信任家长和老师,他们互相倾吐内心的秘密和苦恼。父母应关心他们交朋友的情况,并敏锐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疏导。
8、叛逆心理明显
12岁至15岁的初中生正经历着迅猛的生理发育期,身体的改变使他们感到无所适从,知识和视野的开阔,使他们对外界充满兴趣。这时期青春期叛逆心理和渴望独立的要求非常明显,但现实生活中又往往被压抑、禁锢得太死。所以,家长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在生理和心理上及时给他们以指导,帮助他们及时调理,以顺利度过这一特殊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