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成长记录册》伴随成长——上海市格致初级中学参加学业评价试验研究阶段小结

发布日期:2004-10-12   来源:   
自2003年9月起,在上海市学业管理与评价研究所的指导下,学校领导的重视下,我校初二年级参加了《上海市初中学生成长记录册》可用性试验研究。二个多月以后,我校对初二年级教师、学生使用《上海市初中学生成长记录册》情况进行梳理、汇总、剖析、研究,发现《成长记录册》已引起教师和学生的普遍关注,并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 教师和学生所期望的人性化学生学业评价手册诞生。 《上海市初中学生成长记录册》的名称变化,表明编写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经历,体现成长的过程。个人文档不仅体现了学生的基本情况,还蕴涵了学生心理发展轨迹,同时文档形式比较符合学生的喜好,更易引起填写的兴趣。在学科评价中,“学习态度”受到教师与学生的肯定。这一项目非常有助于师生交流,也能促进教师对学生良好学习情绪的培养。同时,在音乐、政治等学科中还出现了人性化的项目,例如音乐欣赏水平和表演能力、关心时事等,使学生的学业评价具有多面性。 二、《上海市初中学生成长记录册》的使用要求加强教师、学生、家长对评价的认识。 使用过程中,教师遇到怎样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怎样使评价更加体现学生的特点?怎样使操作更简单等一系列问题。促进教师学习评价理论,探索适用、科学的评价方案。 编写项目的表达越具体,越能够促进学生对成长要求的认识。比如,学生依据关于家庭生活的内容,知道要关心家庭,体谅家长。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逐步学会评价自我和同伴,并关注教师和家长的评价,表明学生渴望和家长、教师开展更多的交流。 除此以外,简化中学生守则评定,增加拓展型课程学习记录、探究型课程学习记录、社会实践内容等,教师认为能够引起学生、家长的重视,并能体现学生在能力方面的特长。 鉴于目前《记录册》填写内容偏多,表格过多、美化不够,我们认为在加大教师、学生的工作量大同时,可能还会降低使用的兴趣和频率。建议改成选择题的形式,或把可有可无、或是另有记录的项目可以删去,使填写工作简化,更便于使用。不少学生担忧“自评”、“互评”栏目在操作上会有不真实的一面,建议增加教师评价和家长的话。还有学生认为,初中各年级具有不同的年龄、心理特征,建议编写时要注意年级间的共性和个性差异。 总之,《上海市初中学生成长记录册》得到了教师、学生的积极肯定,并期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不断地修正和完善。 材料来源:初二年级教师、学生调查、评价小结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