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七五普法”
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全国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规划(2011—2015年)顺利实施完成,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得到深入宣传,法治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广泛开展,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不断深化,法治创建活动全面推进,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法治宣传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了重要部署,对法治宣传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明确了法治宣传教育的基本定位、重大任务和重要措施。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公职人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要求法治宣传教育“要创新宣传形式,注重宣传实效”,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有的地方和部门对法治宣传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普法宣传教育机制还不够健全,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增强。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对于服务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们就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内容进行宣讲。
一、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工作原则
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全面依法治国新要求,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扎实推进依法治理和法治创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推进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推动工作创新,充分发挥法治宣传教育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基础作用,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普法宣传教育机制进一步健全,法治宣传教育实效性进一步增强,依法治理进一步深化,全民法治观念和全体党员党章党规意识明显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更好地服务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全面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坚持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以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法治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使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为党员群众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
——坚持学用结合,普治并举。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与依法治理有机结合,把法治宣传教育融入立法、执法、司法、法律服务和党内法规建设活动中,引导党员群众在法治实践中自觉学习、运用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提升法治素养。
——坚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根据不同地区、部门、行业及不同对象的实际和特点,分类实施法治宣传教育。突出抓好重点对象,带动和促进全民普法。
——坚持创新发展,注重实效。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理念、机制、载体和方式方法创新,不断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力戒形式主义。
二、主要任务
(一)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的高度,对全面依法治国作了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深刻回答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要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入学习宣传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部署,宣传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和党内法规建设的生动实践,使全社会了解和掌握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更好地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二)突出学习宣传宪法。坚持把学习宣传宪法摆在首要位置,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深入宣传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等理念,宣传党的领导是宪法实施的最根本保证,宣传宪法确立的国家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和我国的国体、政体,宣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宪法基本内容,宣传宪法的实施,实行宪法宣誓制度,认真组织好“12·4”国家宪法日集中宣传活动,推动宪法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提高全体公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教育引导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增强宪法观念,坚决维护宪法尊严。
(三)深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把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作为法治宣传教育的基本任务,大力宣传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法规。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法律法规,提高人民有序参与民主政治的意识和水平。大力宣传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法规,推动全社会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意识,促进公民权利保障法治化。大力宣传依法行政领域的法律法规,推动各级行政机关树立“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意识,促进法治政府建设。大力宣传市场经济领域的法律法规,推动全社会树立保护产权、平等交换、公平竞争、诚实信用等意识,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经济在新常态下平稳健康运行。大力宣传有利于激发文化创造活力、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相关法律法规,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宣传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食品安全、扶贫、慈善、社会救助和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保护等方面法律法规,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宣传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领域的法律法规,提高全民安全意识、风险意识和预防能力。大力宣传国防法律法规,提高全民国防观念,促进国防建设。大力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维护民族地区繁荣稳定,促进民族关系、宗教关系和谐。大力宣传环境保护、资源能源节约利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大力宣传互联网领域的法律法规,教育引导网民依法规范网络行为,促进形成网络空间良好秩序。大力宣传诉讼、行政复议、仲裁、调解、信访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维护权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在传播法律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理念、树立法治意识,大力宣传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理念,破除“法不责众”、“人情大于国法”等错误认识,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四)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适应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新形势新要求,切实加大党内法规宣传力度。突出宣传党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尊崇党章,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决维护党章权威。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各项党内法规,注重党内法规宣传与国家法律宣传的衔接和协调,坚持纪在法前、纪严于法,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做党章党规党纪和国家法律的自觉尊崇者、模范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五)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以宣传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推动法治实践为主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法治文化的引领、熏陶作用,使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法律。把法治文化建设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法治文化与地方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融合发展。繁荣法治文化作品创作推广,把法治文化作品纳入各级文化作品评奖内容,纳入艺术、出版扶持和奖励基金内容,培育法治文化精品。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开展法治文化活动,组织开展法治文艺展演展播、法治文艺演出下基层等活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文化需求。把法治元素纳入城乡建设规划设计,加强基层法治文化公共设施建设。
(六)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把法律条文变成引导、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则,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深化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等法治创建活动,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进一步探索乡村(社区)法律顾问制度,教育引导基层群众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支持行业协会商会类社会组织发挥行业自律和专业服务功能,发挥社会组织对其成员的行为导引、规则约束、权益维护作用。
(七)推进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促进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为全面依法治国创造良好人文环境。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发挥法治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作用,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
安全小知识——防溺水
生命教育红领巾广播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是生命教育微讲座第三讲。我是大队部宣传委员吴晏颀。今天我与大家来谈谈“防溺水”这个话题。
对于“学生溺水生亡”的新闻,大家一定时有耳闻。今年4月3日,广东河源发生学生溺水事件。在东江蓝口段发生惊险一幕。一名6岁男童在蓝口大桥施工水域附近玩耍时不慎掉入水中,在千钧一发的时候,所幸有海事公安部门联合执法小组,乘坐海巡船艇,正沿东江作巡航检查。东源蓝口民警刘晓阔,带着救生衣见状快速施救,最终才将将该名儿童成功获救。但是没过几天,悲剧又再度上演了,东源县叶潭镇车田刘桂林屋前新做桥下,发生一起溺水事故。据当地人称,当时有四个小孩子玩水,打捞起来时只有一个小孩有生命迹象,目前已送医院抢救,其余三人已经没有生命迹象。类似的事件还在各地方发生着。同样在2018年4月6日,广西南宁长塘五合小学二年级的三名学生结伴外出玩耍,当天傍晚,家长发现孩子未回家吃饭,于是外出寻找。晚上8点左右,搜寻人员在仙葫五合国家粮库附近大派水库发现孩子踪迹,疑似落水,家长便报了警。4月7日上午,三名孩子先后在大派水库内被打捞上来,已无生命迹象。经法医现场勘验,三名学生初步确定为溺水死亡。
听了这些新闻,我想每一位同学心里都不会感到轻松。你是否感叹,是否惋惜,这些鲜活的生命就这样在世界上转瞬消失?
同学们,现在天气渐渐变得很热了,在炎热的夏季,许多人都喜欢游泳,因此缺少游泳常识而溺水死亡者时有发生。溺水事故的发生一直居高不下。
中国卫生部发表的数字显示,中国每年有57000人溺水死亡,相当于每天有150多人;卫生组织估计,实际数字可能高一倍。全国每年有16000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有40名学生死于溺水、交通或食物中毒等事故,溺水和交通居意外死亡前两位。据有些地区统计,儿童溺水死亡率为意外死亡总数的57%。
孩子年轻的生命就这样葬送了,留给父母的却是无限的悲痛。
为了避免溺水事故的发生,我们需要了解溺水的原因主要有:
1、不会游泳;
2、游泳时间过长,疲劳过度;
3、在水中突发病尤其是心脏病;
4、盲目游入深水漩涡。
在游泳前,我们要注意的事项有:
1、游泳前一定要做好暖身运动。
2、游泳前应考虑身体状况,如果太饱、太饿或过度疲劳时,不要游泳。
3、游泳前先在四肢撩些水,然后再跳入水中。不要立刻跳入水中。
如何保证游泳的健康和安全,避免溺水事件的发生,对水情不熟而贸然下水,极易造成生命危险。万一不幸遇上了溺水事件,同学们也不要慌张,应保持镇静,积极自救:
1、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
2、放松全身,让身体飘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
3、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
4、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时,立即求救。如周围无人,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解除抽筋。
发现同伴出现溺水情况后怎么办呢,万一有人发生溺水的情况后,切莫贸然下水救人,应马上呼喊大人搭救,或者拨打110报警。未成年人保护法也规定:“未成年不能参加抢险等危险性活动。”
特别强调:“救人也要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啊。”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呼救。可能的情况下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将溺水者搭救上岸后,立刻撬开牙齿,清除口腔和鼻内的杂物,使呼吸道通畅;抢救者屈膝,将病人俯卧于大腿上,头朝下,按压腹部迫使呼吸道及胃内的水倒出,如溺水者呼吸和心跳均已停止,应头向上做胸外心脏按摩和人工呼吸,同时急速送医院抢救。
水无情,人有情。其实,只要我们在生活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学会在遭遇溺水时懂得如何自救和他人遭遇溺水时如何抢救,溺水事件是可以防止的。
同学们,你们是家庭的根本,民族和国家的希望和未来,你们一定要珍爱生命,努力学习,积极要求进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共同担负起历史和时代的重任,让我们行动起来,珍爱生命,预防溺水,杜绝悲剧的发生。
困境中开出幸福的花朵——抗挫折教育
同学们,大家好中午好,我是心理老师曹老师,欢迎聆听今天的讲座,今天讲座的题目是困境中开出幸福的花朵。
上周六是汶川地震十周年纪念日,我作为当时的志愿者,许多往事又浮现在眼前,当时来到灾区,满目的断壁残垣,触目惊心,在一片危楼中,地震之前的垃圾场成了一片相对较安全的场地,震后一个月不到,在那片垃圾场上,搭起了简易的帐篷,一些学生自发地要求复学上课,上海的志愿者团队送来了简易的桌子,学生们有的拿来了自家的小板凳,有的就地取材,捡来大砖块当作凳子。没几天,学生人数迅速壮大,从十几人到一百七十人,人数已经超过帐篷可容纳的极限了,但还是有学生源源不断地想要加入学习的队伍中。
雨天,帐篷外雨水裹着泥浆,在地面形成了无数条小溪流,帐篷内,书生朗朗,笑声起伏。晴天,帐篷外艳阳高照,热浪滚滚,帐篷内汗水在每一张笑脸上淌过。有一次,我给帐篷中的学生们做主题为“幸福”的团体心理辅导,我当时问了他们一个问题:你认为,什么是幸福?有学生回答:经历了这么大的灾难,还能有书读,就是幸福!还有一个学生说:很多人在灾难中走了,我们还活着就是幸福。这是劫后重生的人发自内心的幸福宣言!
帐篷学校里有个男生,每次遇见他都能看到他满脸的笑容,总感觉他幸福无比,去年他途经上海,来看望我,我才知道,其实当时,因为灾难,他家中一贫如洗,后来因为家里供不起他念大学,于是考大学时,他考了免学费的定向培养生,毕业后依照政策分配到了西藏自治区丁青县,这是一个海拔超过4000米的地方,因为气压低,氧气不够,他从不敢奔跑,每天需要早早睡觉,否则会脑缺氧,恶劣的环境是他目前的困境,但这海拔4000米的地方,也是他施展才华的天地,提起自己在事业上的成绩,他的笑容依旧灿烂,而且还多了份自信。灾难和困境在他脸上留下的最大的痕迹是眼角越来越深刻的笑纹。他今天的成就,有一部分正是缘于挫折和困境对他的磨练,我想,没有以往经历的挫折,也就不会有他今天的从容与自信。
许多同学都听过青蛙效应的故事。19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做过一个著名的青蛙实验。他们把一只青蛙放到盛满沸水的锅里,结果青蛙被烫了一下之后,马上奋力从热水里往外跳,安全逃生。半小时后,他们将刚刚那只死里逃生的青蛙放到同样的锅里,这次锅里放的是冷水,然后给水慢慢加热。这只青蛙在水里悠然地游泳,完全没有挣扎,过了一段时间,当水很烫的时候,青蛙却因为全身乏力无法逃脱。
这就是“青蛙效应”,它告诉我们,挫折和困境往往使人变得优秀,而渐渐升温的温水就像过于安逸的环境,往往会扼杀了人的斗志,无法取得成功。
我们同学在现阶段会面临各种困境,学业问题,同伴关系问题,自我认同问题等等,面临挫折,我们难免会沮丧、会困惑。的确,谁的人生没有困难和挫折,谁的人生能够永远顺风顺水,我们每一个人面对困难挫折时,难免会因此出现一些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感。
这时候,我们首先要摆正心态,正确认识挫折。挫折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可以说没有挫折就没有成长。因此,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应该庆幸,因为这是上天给予我们成长的机会,我们需要的不是畏惧而是感激,进而摆正心态,从容地面对挫折。
第二是适当的宣泄。有时候造成挫折的原因并非自身能改变的,此时我们就需要把这股闷气宣泄出来,如果任其堆积对我们的健康也没好处,但是有一点要注意,宣泄要适度,必须做到不伤人不伤己,不损财不损物,也就是说无论情绪多糟糕,都不能伤害自己或他人,都不要损害财产和物品。
第三是适度的倾诉。如果你不会自我宣泄的话,向他人倾诉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效果或许比自我宣泄更好,很多时候家人或朋友的一句鼓励的话语会令自己信心倍增,那些挫折带来的负面情绪也会随之烟消云散。此外,向他人倾诉的过程,也是自己梳理思路的过程,有时我会碰到同学向我倾诉完,他自己也就理清思路了,我除了倾听,并没有给到其他的支持,但那位同学已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这就是倾诉带来的意外收获。
第四,客观和冷静的分析。虽然产生的挫折可能是由于现实的不公,但是同时也反映出了我们的不足。我们应该客观的和冷静的分析产生这次挫折的原因,是能力,是信心,亦或者是其他因素。只有正确的认识了产生挫折的原因,才能寻求解决之道,进而避免下次因为同样的原因再次承受同样的挫折。
最后是寻求解决之道。找到原因之后我们就需要方法战胜由此原因所产生的挫折。例如考试失利所产生的挫折,此时我们不应该埋怨而是应该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优越的能力战胜这个原因可能会带来的挫折,这也正是挫折能使我们成长的原因。
相信我们同学都抱有战胜挫折的信心,鼓励自己勇敢面对,坚持下去,不气馁,不放弃。即使在短时间内不能克服,即使凭一己之力难以对抗,仍相信,无论什么问题,我们不但都能找到出路,而且这些经历都将成为我们成长路上的垫脚石,把我们托向更高的高度。
同学们,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境,你不是一个人在对抗挫折,你身边有家人朋友,还有同学和老师,请伸出手,告诉他们你的困难,总有一双温暖的手能拉住你,陪你走出挫折的困境,当跨过这一切之后,你会尝到苦尽甘来的滋味。
困境之土中埋藏着大量的幸福的种子,如果你正在经历困难与挫折,那么请你动用自己一切的力量,全力以赴,你也可以借助身边人的资源,仔细寻找,或许幸福的花朵正在你脚下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