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则
1、为组织和管理教学考试命题工作, 确保考试质量,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以下规定。
2、考试命题应体现学科和课程的特点, 考核学生系统掌握课程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平时认真学习、考试认真复习的良好学风起到导向作用。
3、命题应以新颁布的课程标准为依据。
4、加强命题工作的总体规划,统一领导,严密组织,严格管理, 逐步实现命题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5、各学科指定业务能力强、工作认真的教师负责命题工作,按照标准化、科学化的要求组织实施。
第二章 命题组织与管理
1、考试的功能
考试具有水平测试的功能。测试学生对学习内容掌握的情况,是否掌据了初中阶段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否达到了向应年级应有的水平,而且还具有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别开来的效能。所以,命题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以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各科的课程标准为依据,紧扣义务教育各科教材内容,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规定的教学目的,针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来命题。立足素质,注重基础,突出能力,发挥考试的正确导向作用。做到既有利于教学、促进教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又有利于学生以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向既定的目标努力。
命题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出繁题、偏题、怪题,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切合初中教学实际。强调能力立意,克服试题的“能力技能化”,重视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试题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在能力考查上。考查知识注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考查实践能力,要克服理论脱离实际的教学倾向;考查探究能力时,注重考查创新意识。试题要灵活开放,有助学生拓宽思维空间,便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考查注重综合性,注意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运用。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重组与整合,包括考查所学知识的存储、提取、组织、理解、运用、分析等能力的综合运用,以及对知识结构体系的整体把握。考查教育性时,应强调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人与自然、社会谐调发展的现代意识,以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人类发展的命运。
2、考试的特性:
指导性: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以学生为本,注意应用性、探究性、综合性、教育性和时代性。命题要有利于引导教师改进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基础性:初中阶段是打基础的重要阶段,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学实际命题。
全面性:试题要在全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视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文化素质。
科学性:科学性是保证试卷质量的关键,也是对命题的基本要求。保证试题内容的正确性,首先应避免出现政治性、知识性、技术性等方面的错误。其次试题表述应做到语言规范、问题明确、语言简洁、图形清楚、专业术语准确,避免出现歧义。
适切性:试题的难度比例适当,做到7、2、1或6、2、2,题目设置要有梯度,有利于各类层次的学生都能考出自己水平。
规范性:严格按照命题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命题,格式要规范,体例要规范,字体、字号的选用也不能疏忽。
3、命题的要求
针对目前命题中常见的问题,提出以下要求:
⑴命题要依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不能打“擦边球”;要严格依照考试目标(命题细目表)进行编写和审查。
⑵试题陈述所使用的语言要简洁、连贯、无歧义,尽可能使用学生容易理解的词汇;插图应准确清晰。题干要尽量创设新的情景。题干的叙述文字最好由命题者自己拟定,避免重复教材中的现成实例和措词。
⑶选择题要注意思考性、干扰性和答案的惟一性(单选题)。选项要有意义,无歧义、无重叠、无暗示。填充题中,空白处应是带关键性的内容或字眼,答案可用一个词语、符号、数字等来表示;一道填充题中可以有几个空白处,但不能过多;填充的留空要一致,避免长短不一造成暗示。
⑷一份试卷中如果有多道主观性试题,应注意其复杂程度和难度的梯度。为方便评分和减少评分误差,一道大题可分成若干小题;小题的解题过程既可独立也可相互联系,但要注意每道试题应自成一体,不能把上一道题的答案作为解下一道题的条件。主观题的评分标准应当明确,只要观点对就可以给分,不能因叙述或解答的顺序不同而扣分。评分标准应规定每一道题中每一个问题(或步骤、观点)的分值,以减少评分误差。
⑸命题工作应在学校教导处领导下,由教研组长,学科命题教师组成命题领导小组负责实施。
第三章 命题职责与流程
1、命题工作应选派业务水平较高、 教学经验丰富、 治学严谨、作风正派、善于合作、热心工作的教师担当。
2、试题、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在使用前均属绝密材料,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
3、所有参加命题工作的人员必须遵守命题工作纪律。凡违反者,取消其命题人员资格,并追究其相关责任。
4、操作流程如下
教导处发命题附表————→ 各年级备课组商讨———→组长填写相关内容———→教研组长审定———→教导处———→命题教师根据附表命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