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个心灵感受到爱——格初师德小故事

发布日期:2018-05-06   来源:   

熊为源老师是我校一名青年教师,在岗尽心尽职,得到学生及家长的好评。2016年起担任9班班主任以来,熊老师始终把学生的事情放在心头,坚持德育融入教学,“以生为本”是熊老师一贯的德育特点。

2017年里,当时的初一(9)班刘孟熹同学父亲因患脑部胶质去世。家中失去了顶梁柱,使得刘孟熹母亲一时失去了方向。刘孟熹同学的学业和生活也受到了相当大的影响。熊老师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刘孟熹同学的情况后,及时与其母亲进行沟通,尽最大努力为学生排忧解难。了解到家中无人照看孩子,熊老师便让刘孟熹同学参加学校的住宿生活,刘孟熹同学的学习生活得到了保障。失去父亲是每个孩子童年中最大的不幸,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灵创伤。于是熊老师决定尽自己最大努力抚慰孩子心灵的创伤。熊老师心想,孩子既然失去父亲,那么就让自己成为孩子的知心哥哥。熊老师在繁重的教学之余,经常会抽空与刘孟熹谈心,因为他知道只有让孩子悦纳自己,才能真正成为孩子的领路人。经过与孩子每天耐心的沟通交流,熊老师发现,小刘同学渐渐地愿意与自己聊聊学习外的事情。更愿意把自己的内心的一些烦恼倾诉给熊老师,希望这位知心哥哥帮助自己。目前刘孟熹同学已临近初三,学业出色,各科均衡发展。刘孟熹的母亲每每谈到孩子的教育,便情不自禁地夸赞熊老师,夸赞格初大家庭。

无独有偶,几乎在同一时间里,班级中另一名孩子王艺桦同学的父亲,因繁重的工作压力,患胃癌去世。熊老师作为班主任,首先做到保护班级孩子的隐私,尽最大努力帮助孩子度过难关。王艺桦同学在失去父亲后的一段时间内,出现了厌学的苗头。这引起了熊老师的警觉。大学时的心理知识提醒他,必须将这一现象扼杀于摇篮中。于是,熊老师开始奔波工作,与家长孩子沟通,耐心的家访,静心与孩子沟通成为了那时熊老师生活的一部分。家住青浦区的他,回到家中基本都是晚上8点,但他无怨无悔。在他心中,只要学生得到最大发展,就是他最大的喜悦。

熊老师一直践行着学生问题无小事,学生事情放第一的宗旨。在他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真正看到了有教无类,学生至上,在他课堂的每个角落都洋溢着人文气息。希望熊老师将爱的火种传递给每一位格初青年教师,让爱的火花在校园里绚烂奔放。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