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程如何更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习入脑入心?
道德与法治教师如何创设好内容涵盖广、充分调动学生经验的学习内容?道德与法治课堂如何充分搭建“支架”,让学习可见?让增值可见?
在“双新”实施的过程中,以上问题一直是上海市格致初级中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团队深度研修及实践探索的重要议题。结合前期调研,团队教师普遍反映对七年级第一单元第二课《做情绪情感的主人》的教学面临困惑,体现在这一内容既是青春期学生的普遍烦恼,但教师在课堂中仍感觉专业支撑不够、教学抓手不足,难以给予学生“体验-感悟-认同-实践”的完整学习经历。
基于上述原因,道德与法治低年级备课组联合学校心理备课组进行了实验性探索。本课的三个课时均采用“双师课堂+三个助手”的形式推进。
2024年11月27日上午,上海市格致初级中学在天津路校区开展了“三步走,做情绪的主人”(第2课时)的公开教学研究课,心理老师张祯进行课堂展示。
张老师以议题式教学的方式紧紧围绕“如何做情绪的主人”这一议题组织学习活动。将其拆解为“情绪可以管理吗?”“如何读懂情绪?”“如何合理调节情绪?”“如何有效表达情绪?”“如何培养健康情绪?”五个层层递进的子议题引导学生觉察情绪感知能力、丰富情绪管理方法、关注适宜的情绪表达、养成传递情感正能量的意愿和行动。
双师实验一 以专业理论为工具,加速学生理解与认同
在“如何读懂情绪?”议题中,张老师以“情绪冰山理论”为工具,引导学生理解表层情绪作为“信使”所传递的深层情绪与成长需求,为学生理解自我和换位思考提供有力支撑。
双师实验二 以咨询技术为辅助,营造开放理解的场域
议题式教学需要通过情境创设、方法指引、策略探究和发现陈述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深度学习,展以实现学科内容的学习与落实。课堂中,张老师以积极关注、共情等关系技能,情感反应、重复、具体化等参与性技能,鼓励学生充分表达,产生思维碰撞。
数字实验一 数字赋能,为学习过程提速
在“如何合理调节情绪?”中,为了让注意转移、合理宣泄、认知调节、放松训练四种方法更具体,课前团队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经验与策略,收集了学生分享自己或身边人的情绪调节好方法,经过归类整理,成为课堂鲜活学习素材。
借助“三个助手”平台的拖拽、截屏上传等功能,为学生梳理已有情绪调节方法,认真选择自己愿意尝试的他人方法缩短了时间成本与书写环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能更充分、更投入到对学习任务本身的思考,有效促进个性化学习,大大提升课堂效能。
课堂中,学生如是说道:
“我发现自己原来比较多的关注让自己平静下来的调节方法,但是由于想法没有发生改变,后来这件事往往会让我难过很久,所以我想试试同学提到的认知调节方法。”
“因为我比较好动,我平时比较关注吃东西、洗把冷水脸这样比较外在的调节方式,但是有时候情绪还是容易暴躁,我想试一试找个合适的场合哭一场,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好一点。”
数字实验二 时时反馈,让学习增值可见
团队在课堂中运用“三个助手”平台嵌入学习评价,通过课堂前后对于“做情绪主人的信心”程度对比,利用增值性数据,有效支持教师更精准追问学生的课堂收获和进一步希望学习的内容,为后续课堂奠定坚实基础。
道德与法治低年级级部备课组和心理备课组的老师们全程参与前期研讨和现场观摩。课后,陈颖副校长组织了评课反思,共同探讨后续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这门综合课程中继续推进“学科支撑”“数字赋能”的实践探索,并强调希望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程实施中要进一步用好学校的“跨学科教研团队”及“综合教研空间”,不断提升个人的跨学科素养,鼓励教师要进一步用好“三个助手”平台,不断探索指向“教-学-评”一致的课程实施,真正“看见”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需求。
此次实验性探索,是格致初级中学道德与法治团队立足教学方式变革的一次有益尝试。今后团队将继续用足、用好市区校各级资源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强化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培养“三会”格初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