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随着“双新”落地,新课程的实施也迈入新程。10月11日上午,上海市格致初级中学天津路校区开展了“有理数的乘法”的研讨课,王雅琪老师进行课堂展示。
王雅琪老师通过负债问题的引入,带领同学复习回顾本章学习的“负数”的意义。随后又借助数学史引入司汤达不解负负得正的故事,引发认知冲突。接着,从现实模型与数学逻辑两个角度解释“负负得正”,学生在讨论中真切地感受到现实模型更形象,逻辑语言更严谨,提升了抽象能力,发展模型观念。
数学组的老师们积极参与听评课,热烈讨论,共同探讨和研究“双新”背景下数学课堂的转变,如何融入数学文化,如何提升核心素养,如何真正发展抽象能力与模型观念等。
基于“有理数的乘法”内容的重构与尝试,数学组团队给予了肯定并互相分享交流了创新性的想法。
1故事情景引入
课堂中司汤达的困惑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开拓视野。很多学生知道“负负得正”但从未质疑过,不知道看似简单的运算法则背后经历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那些长久来被认定真理的规则也曾收到许多质疑。
2数学模型研究
王老师没有局限于课本,而是引入多种现实模型加以解释,通过学生阅读、理解、表达更好地解释“负负得正”,学生们从质疑出发,经历自主探究、合理解释后获得感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体会研究数学的思想方法。
3数学文化融合
王老师再次引入数学史,用数学逻辑解释规定“负负得正”的原因,告诉学生“负负得正”无法证明,引发认知冲突,在老师的讲述中学生明白这种规定的原因是为保证原有运算律不出现矛盾,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质疑精神。